1
2
3

汪南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采访:建设职业培训体系,培育工匠精神

  • Categories:公司新闻
  • Author:
  • Origin:
  • Time of issue:2016-03-21
  • Views:0

(Summary description)

汪南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采访:建设职业培训体系,培育工匠精神

(Summary description)

  • Categories:公司新闻
  • Author:
  • Origin:
  • Time of issue:2016-03-21
  • Views:0
Information
“没有扎实的工匠队伍,工匠精神也无从谈起。”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南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南东(左)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采访)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汪南东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要培育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工匠队伍。

    据此,汪南东在两会上提出建立公共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议,建议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建立独立的、提供公共职业培训的事业机构,整合现有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功能,并提供一系列企业在职培训的开发、顾问、培训及技术转移等多元化服务,增强企业员工及企业的竞争力。


职业培训要专业化、有针对性
 
    “目前企业谈到职业培训工作,常常指人力资源中的培训管理,即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进行的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汪南东对国内职业培训现状作了详细分析,他表示,实际上,培训工作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体制确保企业的员工的价值观、态度、思维、技能及工作表现和业务成果能够与组织的要求保持一致并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所有教育和训练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培育人才、保证组织合格人才的供给、实现个人和组织绩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据统计,真正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制,体系化地展开培训工作的企业10%都不到。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广东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有53.58%的企业对员工开展了岗前集中培训,有44.14%是通过“边干边学”的方式来培训员工,只有2.28%的企业采取了专业培训的方式。即使部分企业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但培训时间也非常短,而且缺乏规范性。

    另外,汪南东也发现,现在,有些培训机构奉行“拿来主义”,课程照搬照抄,没有自主开发的核心课程,本土案例少,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尤其是深入了解企业培训需求的课程及讲师十分缺乏,这一点已成为制约企业培训的“瓶颈”。


    政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财政支持,但由于现有的模式较为零散,没有统一的管理,导致行政效率下降,结果投入增加,收效甚微。

    “现在社保局有一些培训中心,但主要是简单的就业培训,不是提升工匠层次。”因此,汪南东提议建设专业化的公共职业培训机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

     汪南东对美国、德国、日本、香港四地的公共职业培训模式进行分析。

     他了解到,美国大约2000所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部建成“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并将这些中心向社区和院校延伸。这种理念不仅要求公共就业服务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失业保险在工作内容、机制、场地上整合,而且要求与社会其它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据联邦职教所对跨企业培训中心所做的调查,全德国共有955家跨企业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德国学校与企业充分合作下的产物,是多功能的“能力培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事务服务中心。跨企业培训的培训内容完全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受训者除了可以收获专业知识、行动能力和实践技能,在跨企业的学习环境中,还可以接触到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在日本,国家和各都道府县设置了公共职业训练设施,对社会上准备就职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对已经就职者进行职业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技术的训练。香港也有健全的职业培训体系,培训丰富,课程多样;且具有务实性,培训与员工的个人利益挂钩。香港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巨资投入,保障有力。在经费来源上,香港职业训练局的经费有相当充分的保证,主要由政府拨款。

     “国情不同,文化不同,人员意识不同,教育体系不同,我们要借鉴而非照搬好的想法和做法,要结合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汪南东建议,在全国各省、市、县地区建立独立的、提供公共职业培训的事业机构,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整合现有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的功能,并提供一系列企业在职员工培训的开发、顾问、培训及技术转移等多元化服务,增强企业员工及企业的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需要制造业升级,而升级还包括人才升级、队伍升级。政府把工匠精神写进报告里,是对基层员工的认可。”汪南东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说道,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广大制造业基层队伍,培育工匠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邹锡兰 ● 实习生 侯燕婷 侯翔宇)

 

微信扫一扫
关注江粉公众号

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

相关资讯

Copyright© Guangdong Lingyi iTECH Manufacturing Co., Ltd.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184号  粤ICP备17148368号 Powered by 300.cn